复制
ㄌㄨˋ
皿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76DD CJK 基本汉字
汉典籍网

部首

皿部

总笔画

13画

部外笔画

8画

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形声字

五笔

VILF

仓颉

VEBT,NEBT

郑码

XBKL

四角

17102

中文电码

4143

统一码

76DD

笔画

5112413425221 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捺、竖、横折、竖、竖、横

异体字

𣿍𥂖𦾞

字概述

〕字拼音是(lù),部首是皿部,总笔画是13画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录、皿”。

〕字造字法是形声。

〕字仓颉码是VEBT,NEBT,五笔是VILF,四角号码是17102,郑码是XBKL,中文电码是4143

〕字统一码(UNICODE)是76D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十进制:30429,UTF-32:000076DD,UTF-8:E79B9D。

〕字异体字是 𣿍𥂖𦾞

字笔顺

横折
竖钩
横折

字的意思

1 ㄌㄨˋ

基本解释

1 过滤:“清其灰而~之。”

2 干涸,竭。

3 古同“簏”,竹箱或小匣。

4 下滴。

详细解释

名词

1 盝子 。古代小型妆具。常多重套装,顶盖与盝体相连,呈方形,盖顶四周下斜,多用作藏香器或盛放玺、印、珠宝。

引证 蓝舆为卧舍,漆是行厨。 唐 · 白居易《宿杜曲花下》

英文 small dressing table;

2 动词。通“漉”。使水干竭。

引证 清其灰而之。 《周礼》

英文 dry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