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èng ㄓㄥˋ zhēng ㄓㄥ
钅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94B2 CJK 基本汉字
汉典籍网

繁体

部首

钅部

总笔画

10画

部外笔画

5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字

五行

五笔

QGHG

仓颉

OPMYM

郑码

PAII

四角

81711

中文电码

6891

区位码

7859

统一码

94B2

笔画

3111512121 撇、横、横、横、竖提、横、竖、横、竖、横

异体字

字概述

〕字拼音是(zhēng,zhèng),部首是钅部,总笔画是10画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钅、正”,五行属金。

〕字造字法是形声。

〕字仓颉码是OPMYM,五笔是QGHG,四角号码是81711,郑码是PAII,中文电码是6891,区位码是7859

〕字统一码(UNICODE)是94B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十进制:38066,UTF-32:000094B2,UTF-8:E992B2。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表中,序号4528

〕字异体字是

字笔顺

竖提

字的意思

繁:

1 zhēng ㄓㄥ

基本解释

1 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引证 ,铙也,似铃,柄上下通。 《说文》 ,铃也。 《广雅 · 释器》 司铎授《东京赋》 方叔率止,人伐鼓。 《诗 · 小雅 · 采芑》

例如 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鞞搭酃?

英文 bell-shaped gong used in march;

2 钟身正面的上部。

引证 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上谓之舞。 《周礼 · 考工记》。孙诒让正义:“ 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英文 front of a bell body;

繁:

2 zhèng ㄓㄥˋ

基本解释

1 化学元素“镄”的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