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ㄌㄨˇ
虍部 共8画 半包围结构 U+864F CJK 基本汉字
汉典籍网

繁体

部首

虍部

总笔画

8画

部外笔画

2画

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

形声字

五行

五笔

HALV86 、 HEE98

仓颉

YPKS

郑码

IHYM

四角

21227

中文电码

5712

区位码

3418

统一码

864F

笔画

21531553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横折钩、撇

异体字

字概述

〕字拼音是(lǔ),部首是虍部,总笔画是8画

〕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力”,五行属火。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力,从毌( guàn ),虍( hū )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是俘获。

〕字仓颉码是YPKS,五笔是HALV86 、 HEE98,四角号码是21227,郑码是IHYM,中文电码是5712,区位码是3418

〕字统一码(UNICODE)是864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十进制:34383,UTF-32:0000864F,UTF-8:E8998F。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表中,序号1072,属常用字

〕字异体字是

字笔顺

横撇/横钩
竖弯钩
横折钩

字的意思

繁:

1 ㄌㄨˇ

基本解释

1 俘获。 例如~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2 俘获的人。

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从毌( guàn ),虍( hū )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2 同本义。

引证 ,获也。 《说文》 献民者操右袂。 《礼记 · 曲礼》。注:“军所获也。” 且为所 《史记 · 项羽本纪》 楚将 屈匄。 《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赵王。 《战国策 · 燕策》

英文 take prisoner; capture;

3 亦指虏掠、抄掠。

引证 珠柙离丘体,珍宝见剽 张载《七哀》 匈奴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 《史记 · 韩长孺列传》

例如 虏掠(虏获掠夺);虏夺(虏掠抢夺);虏暴(残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隶);虏略(虏获掠夺)

英文 rob;

名词

4 俘虏。

引证 乘奔逐北,斩首捕十余万。 《盐铁论 · 诛秦》 吾属今为之矣! 《史记 · 项羽本纪》 为降手蛮夷。 《汉书 · 李广苏建传》 为奔亡之 南朝梁 · 丘迟《与陈伯之书》 乞为囚 宋 · 苏轼《教战守》

例如 虏囚(俘虏);虏役(奴役);虏伏(如俘虏一样降服)

英文 captive;

5 奴仆。

引证 虽臣之劳不苦于此矣。 《韩非子 · 五蠹》

例如 虏役(奴仆);虏使(役使之如奴隶)

英文 slave;

6 指敌人;叛逆。

引证 则直前诟帅失信。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例如 虏尘(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英文 enemy; betrayer;

7 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引证 帅失信。 宋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奉西北之 宋 · 苏轼《教战守》

例如 虏人(胡人);虏民(胡族的人民); 虏廷(胡虏的朝廷); 虏使(胡虏的使臣)

英文 non-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in ancient times;